千年古船“驶”进课堂!
来源:舟山文明网 责任编辑:邱 双燕 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14日 16:59
图片来源:普陀区文化馆
近日,由普陀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,普陀区文化馆(区非遗?;ぶ行模┏邪斓?025年普陀区非遗“进社区、进礼堂、进校园”活动在普陀区城北小学拉开帷幕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岑国和以“中国古代四大古船”为引领,带领学生探索浙江舟山“绿眉毛”鸟船的精湛技艺,并通过船模DIY实践,让传统优秀文化在少年心中扎根发芽。
溯源古船文明:四大名船见证华夏航史
“沙船稳、福船威、广船快、鸟船灵,它们是中华海洋文明的‘活化石’?!笨翁蒙?,岑国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揭开中国古代四大名船的神秘面纱。从北宋汴河漕运的平底沙船,到郑和下西洋的九桅福船;从岭南商贾云集的广船,到舟山渔民赖以生存的“绿眉毛”鸟船,学生们透过屏幕“穿越”千年,感受古船承载的智慧与传奇。
“为什么叫‘鸟船’?”面对提问,岑老师轻抚船模解释道:“船头两侧绘有鸟目,船身细长如飞鸟展翅,这种设计既能破浪提速,又寄托着渔民对平安丰收的祈愿?!弊魑憬凵椒且殴灞?,“绿眉毛”鸟船更以“水密隔舱”技艺闻名——岑老师现场演示船舱分隔结构:“即便一舱进水,整船不沉,这项发明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!”为加深理解,课堂还融入趣味互动,学生们争相抢答,在故事中感受木船承载的文明印记。
船模DIY:小手拼出“非遗传承”
实践环节,学生们化身“小匠人”,在岑老师指导下拼装微型木船模型。从船体组装到风帆固定,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对齐每一处榫卯结构?!罢饪槟景逡弊趴ńィ痛罨静灰谎?!”五年级学生王雨轩兴奋地和同伴分享发现。岑国和穿梭于课堂间,手把手纠正细节:“传统木船不用胶水钉子,每一处精准咬合才能经得住风浪?!?/font>
短短45分钟,20艘木船模型陆续“竣工”,学生们为作品赋予创意名字——“乘风号”“海鸥船长”“非遗梦想船”。通过实践,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传统木船制造技艺,更读懂了木船背后的坚守与创新,这就是非遗传承的希望。
文化传承:让非遗“活”在当下
活动尾声,学生陈思涵在分享中感慨:“原来普陀的木船这么了不起!我要把今天学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?!逼胀忧潜毙⊙Ц毙3だ钭烤硎?,此次活动将非遗从书本“搬进”课堂,通过动手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,未来将把非遗课程纳入校本特色教育。
接下来,普陀区文化馆(区非遗?;ぶ行模┎扇 胺且诺愕ァ钡姆绞皆谌段诳?025年普陀区非遗“进社区、进礼堂、进校园”活动,利用“非遗+教育”“非遗+文创”等模式,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,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市民关注传统文化?;ぁ?/font>
一艘艘小小的木船模型,载着千年技艺的智慧与新生代的热情,驶向更广阔的传承之海。普陀区正以创新表达唤醒非遗生命力,让文化记忆在薪火相传中生生不息。
?。?font style="font-size: 12pt; line-height: 200%">普陀区文化馆)